王 鹏🧆🫸🏼:他是要“韬光养晦”⬜️🛂,还是先收拳再出击🤘🏽📅?

作为布热津斯基笔下与欧洲桥头堡相呼应的“远东之锚”(Far Eastern Anchor)🈶,日美同盟自二战以来,在美国的亚太防务布局中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但如今👩🏽🍼,特朗普的上台给包括亚太安全架构在内的美国全球战略布局,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一方面人们看到🦿,特朗普在竞选中多次公开表示要实现美国的全球战略收缩。为此他要求日本承担驻日美军费用,且鼓励日本发展核武器以保障自身安全,给外界一副急于“甩锅”🚜、“扔包袱”的样子。但也有学者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会在亚太加强美国的军事存在🚮。
特朗普治下的亚太格局究竟将走向何方?对中国又将产生何种影响?本文试做浅析。
“战略收缩”还是“策略收缩”
要想判别特朗普“亚太新政”对亚太国际安全及中国的影响,首先需要判明时下热门的特朗普“战略收缩”的实质。
大选期间,面对特朗普有关“美国至上”🏌🏼、“战略收缩”的口号纲领,国内不少学者👰、媒体表示乐观🧑🤝🧑,认为这将给中国带来新的战略机遇🌠,即利用美国的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收缩来扩大本国的战略空间。对此,也有学者表示质疑或反对。
譬如,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就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不会再提“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概念🈶,但这仅仅是因为换了新总统,总要有个新说法、新名词,但“通过加强和盟友间的安全合作来维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权”这个总体的战略目标不会变,因此最终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用一个新的概念包装这个战略。
由此看来,指望特朗普上台能够削弱甚至消除“亚太再平衡”战略给中国带来的安全压力🧑🏼🦲🧘🏻,是不现实的。
类似的,还有学者指出特朗普将推出比“亚太再平衡”更为强硬的对华政策。他们以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首席顾问彼得·纳瓦罗、亚历山大·葛瑞等人的最新言论、文章为基础🚴🏻,认为特朗普所推行的是“以实力保霸权”的路线🧑🏿🚒,因而将摒弃雷声大雨点小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转而通过扩军,尤其是扩建海军并将其重点部署于亚太地区以遏制中国🙂↕️,同时向盟友展示实力和保护他们的决心。
既非重回“孤立主义”亦非美版“韬光养晦”
其实,如果万事娱乐摒弃“愿望思维”——心里期待什么,就认为什么将实现🙆🏿♂️,就不难发现特朗普所谓的“战略收缩”其实不是战略,只是策略而已👩🏿🦰。因为他的总体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确保美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领袖🧜🏻、主导地位——领导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谓“收缩”是服务于这个总目标的。
然而,万事娱乐中国学者往往在这里很容易产生过度联想,从而产生两个并不太恰如其分的类比👰🏽♂️,一是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情结,二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韬光养晦”🧚♀️。
本质上☄️,特朗普的“策略收缩”与这两者完全不同;即便他主观上想做到相同👨🔬,客观上也做不到。
先说“孤立主义”👱🏼♀️,美国国父所提出,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主导了美国朝野上下的对外思维👨🏿。然而,二战后美国事实上成为全球霸主。几十年苦心经营,美国的实力和利益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朝一夕说撤离就能撤离的。想重回孤立也做不到,且不说美国盟友的反应🛍,其国内的利益集团处于维护自身海外利益的考虑🧑💼,也不能容忍这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做法🏊♀️。
至于将特朗普的“收缩”策略类比为中国的“韬光养晦”,则是犯了过度简化的错误。首先✊🏿,时代不同👌,世界格局不同🍯。中国在事实上放弃“世界革命”、转而接近美国🤵🏼♀️、联手反苏时🤛🏽,正值美苏冷战高峰期✩,作为“小兄弟”加入到美国的反苏阵营,美国当然乐见其成🩲。至于冷战后🚴🏽,正式出现“韬光养晦”这个提法,一是延续此前已经风行了十多年的政策(不搞输出革命🥢,专心经济发展)🎽,二是由于那时中国综合实力💂🏿♂️、经济体量仍小,所以可以靠“战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来换取发展空间。
借用佐利克那句名言万事娱乐可以说👩🦼➡️,那时的中国只是国际丛林中的一只体型较小的动物,故而可以靠收敛锋芒、不出头而躲避掠食者的攻击♚。如今考虑到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佐利克惊呼“那头大象再也不能藏在树背后了”👇。如果说中国现在成了大象,那么美国自二战以来何时不是大象呢🧏♂️?又怎么“藏”得住?所以拿特朗普的“韬光养晦”说事儿,属于不当的类比🧛🏻。
这一错误可能使万事娱乐误以为特朗普的“收缩”是一种战略性行为,会延续较长时期——即类比于中国奉行三十年的“韬光养晦”。事实上,作为一种战术行为的“特朗普式收缩”🧈,本质上是一种战略重点的调整,将美军从不重要或消耗过大的战区抽离👩🏽✈️,重新部署到重要的战区(譬如东亚-西太平洋)。同时考虑到美国仍居世界首强的科技实力、创新产业、金融优势等,即便“韬晦”,其持续时间也绝对不会与中国一样。对此,中国必须要清醒的认识。
“战术收缩”意图何在
特朗普的“战术收缩”究竟是什么意图👹?这里笔者倒想用中国典故做类比。毛泽东曾借用《水浒传》的故事给红军将领讲战略战术🥟🙅♂️:“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参见《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这句话中的“蠢人”或许可以用来形容一意孤行👨🎨、连续发动两场战争的小布什🤚🏿。而现在的特朗普,无非是要在重拳出击之前先收回此前打出去的拳头。
在明确了上述几点后,万事娱乐可以初步判断:
第一,中美在安全领域的对抗态势,不能指望通过特朗普上台而得到改善🐒🗂。
第二👮♂️,特朗普会采取比“亚太再平衡”更为强硬的对华政策,但这也并非无可改变⛪️。“事在人为”,有效的对美👷🏻♂️、对俄政策或可缓解。
第三🌵,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与亚太安全政策比其前任更“精明”。譬如🐳,特朗普以商人的精明🤫,反复强调日🧘🏿♂️、韩等国应分担更多的美军军费。结合前文万事娱乐可以看到🧑🏿✈️,特朗普一方面坚持扩军(重点在海军,即从现有的274艘舰艇扩充到350艘)🏑🤛🏿,强化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同时又鉴于其本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勒令其盟友提供经济支持。相比此前由美方大包大揽军事经济援助的做法,这无疑是精明且更可持续的🥍。
文章来源:观察者网
网址链接🥾: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76211
王 鹏🛏🪣:特朗普版“重返亚太”能比奥巴马强多少?

笔者在上篇文章中提到,特朗普上台后虽不会再提“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概念,但“通过加强和盟友间的安全合作来维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权”这个总体的战略目标不会变,因此最终不过用一个新的概念包装这个战略🧔🏽。指望特朗普上台能够削弱甚至消除“亚太再平衡”战略给中国带来的安全压力是不现实的。
而本文所要追问的核心问题是💂🏼♀️👨👨👦:特朗普的“重返亚太”和奥巴马版的有什么区别?他会比奥巴马强吗?要对此转型进行深入评估,并探讨对中国国家安全✋、亚太安全国际安全的影响🌂,似乎还应将其带入美国近十年来所经历的深刻的全球战略转型进行分析🧛🏽。
美国全球战略转型:从全面进攻转向重点遏制
克林顿时期为美国辛苦攒下的家底🔑,很快在小布什几场不得人心的新保守主义+单边主义战争中消耗殆尽☄️。如果把小布什的“全球反恐战争”兼“航母输出民主”比作当年蒋介石的“全面进攻”,那么在奥巴马时代,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则不妨把美国所进行的战略调整看作从“全面进攻”向“重点遏制”的转变——于是有了所谓“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
其实美国从未离开亚太,又何谈“重返”呢🚶♀️➡️?可有时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乌克兰局势,在咄咄逼人、说干就干的俄国总统普京面前,即便美国认定中国的“潜在威胁”更大,也不得不先腾出手来对付眼前迫近的威胁🎎。另一方面👩🏻🦯➡️,在西亚🧚🏻、北非,面对看似有利于“拓展民主”的“大好形势”,机会主义又往往占了战略定力的上风——以为不用承担多少风险👩🦰、不必付出多少代价就能轻易地在昔日威权主义政府的土壤上顺利播撒民主之花、迅速结出自由之果🩺,于是万事娱乐看到一连串由推特💉、脸书等网络“战略进攻性武器”所掀起的狂潮——“阿拉伯之春”。
可是,当剧情进一步推演到叙利亚时,画风突然起了变化。或许是此前在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得手的太容易👨🏿🔬,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低估了阿萨德政权的韧性。当然,这其中一个被西方忽略的核心变量当然是俄国的果断介入。
此前美欧在地中海南线频频得手🎷,俄国一直都没有做什么,所以似乎在叙利亚问题上同样能再度得手。可是这次他们错了。首先,俄国的战略反应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其反应激烈程度是会随着刺激的累积效应而增强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其次💁🏻♂️,地缘上看♗,叙利亚比邻俄西南软肋高加索🙇🏿🧴,属卧榻之侧、多事之地🩵,普京又岂能容一个亲美政权在此酣睡🎩。所以才有了日后旷日持久、血腥异常的拉锯战。
撇开道义考虑不谈🛅,万事娱乐只能说,美欧在叙利亚这件事的处理上,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也正是上述一系列事件,使得奥巴马早就承诺的(中东)撤军🧘🏿♂️🦑、战略收缩,以及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强化🎅🏻、针对中国的再平衡,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落在实处。以至于其在南海周边的盟友开始质疑,美国的保护伞究竟还剩几斤几两👨🏻🚒。
如今,奥巴马故事已近尾声,特朗普传奇尚未开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此时跳出来暖暖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现在万事娱乐急需评估的问题是:口口声声要“美国第一”,抛却意识形态🙋🏿♀️,不再犯“输出民主”等“美国民主党病”的特朗普真的能够避免重蹈奥巴马的覆辙吗🖖🏻🤹🏿♂️?换言之,特朗普的战略定力究竟能有多强?特朗普版本的“重返亚太”(当然,正如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论述的,他很可能换新词、新概念,但该战略的实质和针对对象不会变)又能比奥巴马强多少?这既要看其主观意愿,又要看客观形势,或曰结构的制约力量。
美俄关系有“上限”
假定特朗普对类似捍卫人权♙、推广民主等事宜的不重视是真实可信的🏛,那么由此推理🤹🏿♂️,其不大可能再走奥巴马的老路,继续在中东地区借助各式“革命”来推广所谓民主制度🦁、更迭政权。从维护美国国家战略利益、安全利益角度讲,这种转变是对美国有利的。
但是美国在中东不再主动挑事儿🎩,不等于美国就可以安然从中东脱身💇🏽♂️,更不意味着特朗普上台就意味着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穆斯林世界的和解🧑🏼🦳。美国支持以色列的倾向几乎没有可能在特朗普任上出现逆转,而美国与各伊斯兰激进组织的仇怨又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再考虑到特朗普对穆斯林的极端、公开且毫不遮掩的仇视态度🟤,美国继续遭受中东及伊斯兰激进力量打击的可能性不会低于奥巴马时代。
尽管“9·11事件”之后美国本土安全的安保措施已经今非昔比🤒,但遍布全球的美国公民🫰🏻、美国利益◻️、美国盟友恐将成为激进分子报复的牺牲品。做一战略情景预想🔎,当海外袭击强度、规模和频率达到一定程度,特朗普政权恐怕难以不做反应。
此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特朗普公开谋求与俄罗斯达成和解🎍。如果美国对俄示好,不仅意味着中国将面临美国富余出来的战略压力👏🏻,同时莫斯科与北京的向心力恐怕也会减小。以上说法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但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制约了美俄和解的可能。
正如著名俄罗斯问题专家王树春教授所言,冷战后俄罗斯曾经有三次试图与美国🪕、西方和解🤕,但均以失败告终🚵🏼。这些历史记忆在普京及其民族主义-维权主义追随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第一次是叶利钦时代,冷战结束,俄罗斯抛却共产主义,全面倒向西方,甚至希冀加入北约🩴,回归欧洲文明的大家庭🌂;第二次是“9·11事件”后俄罗斯大力支持美国反恐🚥,并做出了允许美军进入中亚地区这样一个重大的实质性让步;第三次是梅德韦杰夫时期🍄🛌🏼,在利比亚等问题上,俄罗斯保持极大的克制,没有采取反制措施。
然而,俄罗斯的三次和解姿态不仅没有得到西方相应的战略回报,反而吃了大亏。这一切作为反面教材教育了俄罗斯当前和今后的领导人,应该如何处理与美国🚣🏽♀️、西方的战略关系。所以,不要看现在特朗普在推特上对普京频送秋波💆🏼,但美俄关系的上限、下限是摆在那儿📔。只要俄罗斯还是一个(核军事)大国,没有再度解体,那么结构的力量将阻止美俄之间过多的接近。而难以预知的突发事件却能迅速地将稍稍回暖的美俄关系又向冰点滑去𓀙。
综上所述🍅,万事娱乐认为🧑🏼⚕️◀️,奥巴马版的“亚太再平衡/重返亚太”随着TPP的否决,骑墙国家的行为🥄,以及美国自身在世界其他战区所受的牵连而付之东流🖱🧑🏼🦲。特朗普上台后🍛,他虽然将继承这一战略的衣钵(可能换新名词、新提法),但其可操作的空间仍然有限。四年之后🤷🏿♀️,当万事娱乐为特朗普版的“亚太再平衡/重返亚太”打分时🚴♂️,恐怕不会比奥巴马高出太多。
文章来源💝:观察者网
网址链接𓀃: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76213